红磁场”里聚能量,“科普之家”在身边——崇明区城桥镇金日社区科普之家
发布时间:2024-06-04 09:42:14 人气:92
近年来,崇明区科协坚持以“党建引领、科技特色、资源融合、群众喜爱”为目标,不断拓展科普阵地,完善科普工作网络,积极整合优质资源,以打造“社区书院”“科普之家”等品牌基层科普服务作为“党建+科建”的落地新模式。各乡镇因地制宜、自主创新,形成了不同类型的“科普样板间”。现将陆续推送各乡镇科普成果典型案例与优秀做法,供大家交流分享。
“红磁场”里聚能量“科普之家”在身边
城桥镇金日社区科普之家
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,居民对科技知识的渴求更加强烈,金日社区依托现有的品牌、特色科普活动,在全力打造“党建融合、科技助力”系列科普活动的基础上,坚持需求导向,以社区居民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民生关切为切入点,以打造“科普之家”基层科普服务作为“党建+科建”的落地新模式,把越来越丰富的科普资源送到居民家门口,努力打造百姓家门口的15分钟科普生态圈。
以“科普之家”为载体,打造家门口的 “科普充电站”
金日社区在区镇两级的支持下,在“红磁场”党群服务点内,打造了一个集“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文化加油站”和“群众共建共享、自治自理的科普生活圈”为一体的“科普之家”,这处空间,摇身一变成了“激发好奇心,点燃科学梦”的“充电站”。科教书籍、科普展板、VR科普体验、手眼协调仪、光压风车、动植物标本等,以创新科技产品互动体验、科普小剧院、科普小讲堂等形式,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万千科技,感受科技的魅力,也让大家更直观地认识科学原理,体验最新科技产品和成果的知识性、趣味性和安全性。家门口的“科普充电站”,创新了科普宣传形式,提升了科普宣传效能,从而打通科普传播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科普工作真正深入社区、服务大众、惠及民生,提升不同人群的科学素质。
以“科普课堂”为中心,打造家门口的“小时科普圈”
金日社区“科普之家”自落地之初就充分收集群众意见,摸清群众科普需求,聚焦艺术、健康、文化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设置科普课程,根据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,及时邀请专家答疑解惑。主动吸纳辖区科技工作者、科技志愿者充实师资力量,发挥特长开设特色科普课程,打造家门口“小时科普圈”,让居民能够在业余时间体验“一小时”的“科普盛宴”。除了日常生活基础知识的教学,还特别开展了智慧助老课程,进行“一对一”教学,帮助老年人告别2G手机,跨越“数字鸿沟”,摆脱“数字陷阱”,享受智慧生活。这门课程在金日社区“科普之家”非常受欢迎和认可,已有30余名老人完成了学习,并能熟练操作手机。作为一个重要的线下科普活动阵地,金日社区“科普之家”以“家门口”“点单式”“社会化”为特色,向居民和公众持续性地输出科技、科普资源和科普服务。
以“科普活动”为纽带,打造家门口的“创意科学社”
社区科普是城市科普工作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是科普活动最终也是最重要的一步,关系到科普活动能不能真正服务于社区居民。金日社区结合“15分钟社区生活圈”建设,推动科普与公共服务设施有机融合,围绕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,金日社区以“科普活动”为纽带,打造家门口“创意科学社”,让居民群众更加便捷地享有优质科普文化服务,将科技普及更加通俗化、更有故事性、更具人情味。不断汇聚智力资源,发挥区域化单位、共建单位专家资源以及社区科普志愿者、科技工作者的服务资源,引导“民智”投入科普事业,如金日社区招募健康管家成立了一支“健康自我管理小组”,定期开展健康自我管理,学习健康知识,学习的同时为周边居民传递健康知识,提供科学保健咨询服务;通过“邻里课堂”定期向居民普及健康养生、垃圾分类、防灾减灾、心理咨询等知识;通过“我们的节日”和“幸福邻里我们行”等各类活动契机,广泛开展传承经典、传播传统文化等主题活动;在暑期假日学校活动和“周末课堂”中,特别关注对儿童的科普教育,设立了儿童科学实验体验区,通过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参与科学实验,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。金日社区以“科普之家”为主阵地,有力推动辖区内优质资源科普化,推出服务菜单常态化,倡导社会力量提供科普供给多样化,让家门口“创意科学社”能不断满足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兴趣的居民需求。
“红磁场”里聚能量,“科普之家”使社区居民近距离地感受到现代科技的魅力,在互动和游戏中普及生活科学知识,带动更多居民一起参与到科普宣传行动中来,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科学素养,增强社区居民的幸福感。金日社区将继续以“科普之家”为活动主阵地,不断推进科普宣传教育工作,充分利用社区科普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,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,用高新技术,携科学知识,进千家万户,建幸福社区。